当前位置: 测量装置 >> 测量装置发展 >> 中国天眼通过验收现场图片曝光中国天眼射电
中国天眼通过验收最新消息图片曝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中国天眼”(FAST)是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设想,利用贵州省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建设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历经5年半的艰苦建设,FAST团队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超高精度的技术难题,高质量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FAST于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FAST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未来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
既然FAST在年就落成启用了,为什么今天才验收呢?实际上,要实现科学家的各种观测意图,达成稳定可靠的灵敏度,对望远镜来说并非易事。据介绍,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少于4年,而FAST巨大的接收面积使其结构系统更为复杂。FAST团队经过两年紧张调试工作,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目前,FAST观测范围能企及河外星系甚至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
FAST自试运行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制高点。
随着性能提升,FAST科学潜力已初步显现,目前探测到颗到证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颗已得认证。FAST已实现偏振校准,并利用创新方法探测到银河系星际磁场。未来3-5年,FAST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国家天文台正在进一步积极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如何发挥FAST优良性能,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中国天眼”身形四大特点
大
反射面由个反射单元构成,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巧
30吨的馈源舱通过6根钢索控制,可以在米高空、米的尺度范围内实时定位。
强
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它1分钟就能发现的星体,即使把坐标提供给百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对方也要9分钟才能看见。
精
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10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到了3.8毫米。
作为一项交叉学科的应用型研究,国际传统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一般不低于4年,“中国天眼”团队经过2年的紧张调试工作,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于年4月通过工艺验收并向国内天文学家试开放。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姜鹏介绍,自试运行以来,“中国天眼”运行可靠稳定,其灵敏度为全球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标上占据高点。同时,“中国天眼”在调试阶段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目前探测到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颗已得到认证,取得阶段性科学成果。
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天眼”实现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相关学科、相关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望远镜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在相关学科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未来3年至5年,“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将有可能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正在积极组织国内外专家,研究如何发挥“中国天眼”优良性能,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
作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天眼”工程圆满收官,意味着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类探索未知宇宙有了更深邃视角。“天眼”的成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力量,更彰显中国担当。
对世界科技界来说,“天眼”提供了探索宇宙所需的研究工具。“重大突破,仪器先行”,从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类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越来越离不开“高大上”的科研仪器。天文学界通常认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类能看见的发光物质。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射电望远镜来提升观测宇宙的能力。在此方面,“天眼”的灵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其高灵敏度很可能帮助科学家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
对世界工程界来说,“天眼”丰富了超级工程的创新实践。由个反射单元构成的反射面、由6根钢索控制的馈源舱重达30吨、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将卫星数据接受能力提高倍……“天眼”的非凡之处俯拾皆是。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天眼”这样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让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圆满落地。可以说,“天眼”的成功再一次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的发展经验。
对世界未来来说,“天眼”成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脚。面对浩瀚的宇宙、未知的世界以及科技的潜能,人类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天眼”从一诞生,就肩负全球使命。从开工建设到国家验收的短短9年间,“天眼”产生论文余篇,发现脉冲星优质候选体颗,在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眼”这座伟大的工程,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又一个珍贵礼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天眼”的背后,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正是这样的民族精神,成就了“天眼”,并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