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祝朋友们虎年大吉,
玻璃K值测试方法有测试+计算法、防护热板法/热流计法、标定热箱法、现场测试方法等,标准有JGJ/T、GB/T、GB/T、GB/T、GB/T、GB/T等;经常有朋友咨询该用哪种方法、哪个标准?本期做个梳理,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测试+计算法
首先要提的是标准GB/T《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见下图。
其实这本标准并不能直接测试玻璃K值,但为什么首先要提这本标准呢?
GB/T是玻璃基础参数测试标准,其中辐射率与玻璃K值密切相关;GB/T-附录A明确提出了玻璃组件热阻迭代计算方法。
GB/T-《中空玻璃稳态U值(传热系数)的计算及测定》附录B也给出了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迭代计算方法。
JGJ/T-《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第6章“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中给出了单片玻璃、多层玻璃和玻璃系统光热参数计算方法。
笔者曾参考JGJ/T对玻璃K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反复研究,得到了基于热阻分配温度的迭代计算方法,与GB/T附录B方法基本一致。
相关标准表明,K值与玻璃厚度、空腔种类、空腔厚度、玻璃表面辐射率有关,与所用单片玻璃可见光和太阳光波段的透射比、前/后反射比无关。
GB/T和GB/T均明确了玻璃K值迭代计算方法,JGJ/T未明确K值需要迭代计算。
GB/T和JGJ/T的K值计算方法较繁琐,需配套专用软件;GB/T计算方法更为简明清晰,适合理解原理使用。
2、防护热板/热流计法
GB/T中给出了计算法、防护热板法和热流计法三种方法,计算法上已述及,这里仅说明防护热板法和热流计法。
防护热板法基本原理:用防护热板装置测定流过计量单元的恒定热流量,根据计量单元面积以及中空玻璃冷热表面温度差,计算得到中空玻璃热阻,再加上内外表面换热阻,得到总热阻和传热系数K值。
测量装置为防护热板,见下图。
热流计法基本原理:采用已知热阻的标准试样标定测量装置,测量被测试样热流量,通过与已知热阻的标准试样的比值,来计算被测试样的热阻。
测量装置见下图。
另一个标准是GB/T《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与GB/T仅针对中空玻璃不同,该标准适用于保温材料等更广范围。
两个标准对试件尺寸不同,GB/T要求试件不小于mm×mm,而GB/T要求试件尺寸为边长0.3m或0.5m。
GB/T是保温材料热阻测试的主要标准,通常采用mm×mm标准试件,因此中空玻璃K值测试试件也基本沿用了mm×mm尺寸。
采用防护热板法测试中空玻璃K值时,直接用平板导热仪测试热阻,计算得到K值,常用试件为mm×mm,是目前工程验收时的主要方法。
3、标定热箱法
GB/T-《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方法》是针对建筑外门窗等非均质构件的K值测试方法。
附录E给出了玻璃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测试装置见下图。
试件安装见下图。
与门窗K值测试相同,试件尺寸一般可达到2m~3m,包含玻璃边缘影响,与防护热板法相比精度略差,建议仅在大尺寸玻璃试件测试时使用。
4、现场测试法
GB/T《建筑用节能玻璃光学及热工参数现场测量技术条件与计算方法》中给出了建筑玻璃光热参数现场测试方法。
光学参数一般指可见光透射比、可见光反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太阳光直接吸收比、太阳光红外热能直接透射比。
热工参数一般指太阳能总透射比、太阳能红外热能总透射比、遮阳系数、传热系数、光热比等。
光热计算用基础参数包括玻璃及气体间隔层厚度、膜层位置、校正辐射率、光谱透射比、光谱反射比、中空腔惰性气体体积浓度等。
基本原理是,先测试各层玻璃基础参数,再按照GB/T和JGJ/T计算得到光学参数和热工参数,见下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标准对膜面辐射率、中空腔惰性气体体积浓度提出了无损测量要求,在国内相关标准里很少见到。
GB/T提供了一种玻璃光热参数现场测试方法,适合于工程现场质量控制和既有玻璃现场检测鉴定。
5、讨论总结
玻璃K值的测试方法主要有:测试+计算法,标准为JGJ/T、GB/T和GB/T;防护热板法/热流计法,标准为GB/T、GB/T;标定热箱法,标准为GB/T;现场测试法,标准为GB/T。
从测试和计算法角度来看,JGJ/T、GB/T计算方法较繁琐,需配备专业软件;而GB/T较为清晰明确,适合理解原理使用。
GB/T、GB/T防护热板法,直接用平板导热仪测试玻璃热阻,计算得到K值,试件为mm×mm,是目前工程验收时主要测试方法。
GB/T的标定热箱法包含玻璃边缘影响,与防护热板法相比精度略差,建议仅在大尺寸玻璃试件测试时使用。
GB/T提供了一种玻璃光热参数现场测试方法,适合于工程现场质量控制和既有玻璃现场检测鉴定。
注:本篇主要针对中空玻璃K值测试,其它光热参数如太阳得热系数SHGC值、可见光透射比Tv值等测试不包含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