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量装置 >> 测量装置前景 >> 立得空间郭晟移动测量赋能自动驾驶大有可为
3月17日,立得空间CEO郭晟在百人会()上接受了商用汽车新闻传媒等多家媒体的现场采访,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机器的发展、立得空间在智能驾驶上的积累与创新、应用前景与合作赋能。
郭晟
提到立得空间,大家都有点陌生。立得空间是中国街景车和街景地图的发明人,是第一个在车上安装摄像头、激光雷达来做测绘的公司,年就开始做街景地图,致力于“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测绘技术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的运用。公司的核心技术是惯性组合导航,立得空间成功攻克了这一“卡脖子”技术,其惯性组合装置的姿态精度达到千分之一度和万分之三度的国际最高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等奖。目前,立得空间运营的车联网时空大数据平台管理着数百万台车。
在了解了立得空间的背景后,作为一家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的专业公司,为何要进入汽车行业?又将如何赋能自动驾驶?接下来,请看商用汽车新闻带来的专访报道。
赋能自动驾驶往更高级别发展
郭晟表示,立得空间是一个具有25年历史的做测绘地理信息的专业公司,早期做的事类似谷歌地图,我们是中国街景地图、移动测量系统的创领者,是最早在车上安装GPS、惯导、相机做测绘的,后来也是中国最早在车上安装激光做测量的公司。现在大家经常能够在街上看到各式各样的移动测量车,立得空间是第一个发明人。
之所以把移动测量技术引入汽车行业,源于技术体系的相通。“可以说,自动驾驶的感知层与我们做的移动测量是一个技术体系。所以,我们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是想把我们核心技术运用到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
自动驾驶里的感知、决策、控制、执行,其中感知技术的融合与协同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前提,立得空间把测绘与地理信息专业领域20多年的技术积淀用于汽车行业,将赋能自动驾驶往更高级别发展,早日实现L4级别的无人驾驶。
“立得空间是做时空信息的专业公司,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测绘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在我们看来,自动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由车(端)、智能网联、智能交通等构成,是一个云和端的互动的系统。智能化驾驶,无非就是AI司机取代人来开车,在四维时空世界里面积累驾驶经验。像人开车一样要学习和训练,掌握各种各样的驾车技能。立得空间可以用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测绘技术,把城市、街道、乡村的数字孪生模型做出来,在这个模型里面训练自动驾驶汽车,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效率和驾驶体验,使汽车越来越智能,最后达到甚至超越人的水平。”郭晟表示。
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把智能测绘专业里的移动测量、惯性导航、实景三维、时空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汽车行业进行系统创新,而非局部、碎片化的创新和应用。
率先在工业领域实现无人驾驶破局
也正因为强大的移动测量系统能力,立得空间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率先从工业领域如无人驾驶牵引车破局。
郭晟表示,无人驾驶一开始并不是先在公开道路上实现,而是在工业领域实现,再到社会化领域,家庭消费领域的过程。
目前为止业内有一个共识,无人驾驶可能是10年、20年以后的事情。但是无人驾驶在封闭园区里已经落地,被称为封闭区域的L4级自动驾驶。在封闭园区里可以不用人开牵引车、叉车、平板车,实现从生产线到仓库整个无人搬运。
在工厂牵引车上做自动驾驶,郭晟认为,技术是相通的,比如惯性导航、融合定位导航等,通过将多种传感器融合在一个时空基准上,可以测量得更准,感知得更好,驾驶更安全,驾乘体验也会更好,而这些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上。
在他看来,把移动测量技术与机器人相关技术融合在一起,首先赋能也是汽车行业。“因为汽车厂商要降本增效,要求不超过三年投资成本就收回来。还有很多场景已经不适合人去开车了。我相信往后越来越难找到开叉车、货车的司机了,00后会选择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去做,简单重复、枯燥的事情未来多会交给机器人去做。目前无人运输机器人日渐受到欢迎,特别是自动化做得比较好的大工厂。”
据透露,目前立得空间已跟东风、长安、上汽、比亚迪、大众等主流车厂建立了合作,在非道路车辆领域,立得空间先从特种车切入,从几吨到四十吨都有,包括封闭园区的自动驾驶。至于商用车领域的ADAS应用,郭晟表示,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未来将会在商用车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