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装置

八年级如何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发布时间:2022/6/21 11:05:10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常见的简单机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认识、区别、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学习简单机械的基础,也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如何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1.(盐城)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A.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2.(黄石23题2分)为探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设计如下两种方式拉升重物,下面关于探究的做法和认识正确的是()A.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上升h高度,测力计也上升h高度B.若拉升同一物体上升相同高度,用动滑轮拉力更小,且做功更少C.减小动滑轮质量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若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拉力竖直向下时最省力3.(自贡)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F=20NB.F=10NC.F=5ND.F=30N4.(河南4题2分)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得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图中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N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3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了cm.(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

5.(郴州17题)

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A、FB、F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FA:FB:Fc=3:2:1B.FA:FB:FC=1:2:3C.FA:FB:FC=6:3:2D.FA:FB:FC=2:3:66.(遂宁13题)小丽同学用水平力F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重N的A物体4s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80cm,物体B重50N(物体B与A始终接触),此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滑轮移动的速度为m/s,物体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选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或“为零”),水平拉力F为N,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W.

7.(龙东)

如图所示,甲物重15N,乙物重5N,甲乙均静止,不计测力计自重,则测力计示数()

A.5NB.10NC.15ND.20N

8.(巴中)

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大小错误的是()

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如果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为5N,重物的重力为N,当物体静止不动时,弹簧秤的示数是()

A.NB.NC.52.5ND.55N

10.(聊城)

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分别将A、B两物体匀速向上提升,若所用拉力大小相等,绳端在相同时间内移动了相同的距离.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

B.两种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

C.两次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相等

D.两种装置中拉力做功的功率相等

11.(岳阳)

A中的杠杆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A、B、C、D中的物体被匀速吊起,所有物体重力均为G,不计动滑轮重力、绳重和一切摩擦,则所用拉力F最小的是()

12.(盐城)

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手对绳的拉力一定等于国旗重力

B.旗手对绳的拉力等于国旗重力的一半

C.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

D.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的一半

13.(淄博)

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14.(恩施州)

如图所示,有人利用该滑轮将G=N的物体匀速提升20cm(不计绳重和摩擦),此过程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J,若动滑轮重10N,则F=N.

参考答案:

1.A2.C3.B

4.4.1×

5.B6.0.1水平向右.6

7.A8.C9.C10.D

11.D12.C13.B14.0

第六章:力和运动

八年级:初步认识力的概念

八年级:力的作用效果和图示

八年级:弹力和测力计

八年级:重力和它的大小

八年级:重力的三要素

八年级:[实验]二力平衡的条件

八年级难点:静摩擦力

八年级: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

八年级:惯性

第七章:压强

八年级:压力及作用效果

八年级:压强

八年级:液体压强规律及题例分析

八年级:液体压强的大小

八年级:连通器

八年级:大气压强

八年级:流体压强及题例分析

第八章:浮力

八年级:浮力产生的原因

八年级:[实验]浮力的大小与方向

八年级:称重法测物质密度

八年级:物体的浮沉条件

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

八年级:平衡法测物质密度

八年级:浮力的利用(漂浮)

八年级:浮力的利用(悬浮)

第九章:简单机械

八年级:画杠杆力臂的方法

八年级:如何解读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八年级:杠杆的应用

八年级:定滑轮和动滑轮

八年级:滑轮组

功、功率、机械效率

八年级:功

八年级:功率

八年级:功的原理

八年级:机械效率

八年级: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十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八年级:动能

八年级:重力势能

八年级:弹性势能

八年级:《机械能转化》

中考必考知识点

如何解读相互作用力和二力平衡

中考、统考必考点:摩擦力

中考、统考必考点:液体压强

中考、统考必考点:浮力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学高级物理教师,在一线毕业班教学42年,致力于初中物理教材教法和中考试题研究,创建“初中物理同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