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装置

入坑初烧无法自拔Jamo配NAD,木耳不

发布时间:2024/12/2 12:05:13   
来源:新浪众测作者:Ben资深宠妻小奶狗立场声明:个人原创,入坑初烧的真实体验分享,另有功放和音箱搭配的硬核小技巧。音质因人而异,听觉也属于偏主观的感受,楼主只能尽量客观地把优缺点告诉大家。因为本人只是初烧菜鸟,如有不专业之处还请各位老烧高抬贵手。另外,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需入坑,理性观文。·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小奶狗又回来了~·故事的开始楼主有个发烧高玩,没事就跟楼主分享他的影音之路。一直以来楼主都认定了自己是木耳命,觉得再好再贵的音箱也不过是白开水。但实在架不住天天被安利,于是楼主也入坑了一套高性价比的初烧家庭影院:JamoDII书架音箱NADC功放因为楼主不是很懂,所以这套也是朋友帮楼主搭配的。因为楼主是第一次玩发烧,所以先入坑这套初烧试试火力。全套下来大几千不到一万,性价比倒也还算不错。这篇文章也是主要分享一下楼主入坑初烧的心得和感受,哪说得不对也请高烧玩家别笑话。·一、功放和音箱怎么搭配?要想获得最佳的音质效果,功放和音箱的搭配必须得合理,否则再好的器材都是屈才,都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表现和性能。其实搭配的套路也不是特别复杂,想象成“好马配好鞍”就行了,主要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功率匹配功率匹配指的是功放功率和音箱功率的匹配程度。理论上来说,两者功率相等是最完美的搭配。但通常情况下,宁愿“大马拉小车”也别“小马拉大车”,即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一般都要大于音箱的驱动功率。当然在实际情况下,我们还要参考灵敏度,阻抗,失真度等细节参数。这里有个简单的建议可以推荐给大家,就是在产品的价值上做一定参考。当功放价值大于音箱价值时,一般都是可以从容驱动的。2、功率存储量匹配功率储存量=功放功率-音箱功率,这里要求以音箱为主、功放为次,优先确定好音箱功率后,再去找适合匹配它的功放,顺序千万不要搞反了。不管是高保真还是民用级,都应该选择足够余量的功放。对于晶体管功放来说,比值率通常在3~10倍,电子管则相应地小一些。简单的讲,如果储备功率足够的话,那么在一些大动态声音演示的时候,就可以游刃有余,不会出现失真的尴尬情况。3、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指的是功放输出和音箱输入的阻抗值。理论上来说,两者的阻抗值一致是最完美的。如果出现音箱输入阻抗远远小于功放输出阻抗时,会让失真度明显增加,甚至还会损毁功放。所以功放和音箱的阻抗尽量还得一致。4、灵敏度灵敏度的单位是dB,这是针对音箱的重要技术参数。而音箱的灵敏度指的则是输入一定功率的信号可以发出音量的大小,即电转换能力的大小。很多人经常忽略的音箱灵敏度,其实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相同声压级的前提下,灵敏度更高的音箱所需的驱动功率就越低,功放的推动效率也就越高。如果从听感的角度评价的话,那就是灵敏度越高的音箱越容易被推动,对所配搭的功放驱动功率要求宽容度更高,声音的解析力和细节也会更丰沛。·二、初烧入坑后的桌面楼主喜欢干干净净的桌面,一切从简,能少则少。这套初烧加入后,整个桌面反而多了份特别的感觉。1、JamoDII书架音箱Jamo是每个玩HIFI烧友都绕不开的品牌,它来自年的丹麦,也被广大烧友戏称为音箱界的“扛把子”。这款DII是7英寸的大书架音箱,属于D的经典复刻升级版。全覆盖式的网罩设计不仅增加了一体简约感,防尘效果也比之前更好。它的高音单元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非对称性的设计,这样高音就不会再边缘聚集反弹。另外,Jamo的双同轴振膜结构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这种结构可以将1kHz的频率范围大大扩展到中音区的40kHz。这项Jamo独有的技术可以带来更顺滑的高中音过渡,使得听感更舒适。7英寸的主单元为失真度更小的木质纤维,锥盆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分割震动、增加细腻感。外壳体为发泡ABS壳,内壳体为MDF板,两种板材互相协同为的是提供更高的内阻尼,从而减少衍射效应。接口方面JamoDII采用了双线分音,倒相孔的设计在驳接时也会方便一些。2、NADC功放加拿大品牌NAD其实在HIFI朝圣的路上是个蛮特别的存在,说它老吧产品又挺接地气的,说它新吧在老烧友心里又格外有地位。NAD可能是最便宜的高端品牌了,不过它的堆料跟奢华不沾边,而是在技术上的更高性价比。它的高保真DAC技术可以支持50W*2的FDP全输出,同时也支持各种端口以及蓝牙的连接方式,音量调节旋钮的背后是交互式电源和HypexUcDD类放大模组,目的是在宽广频率响应下提高更加线性的表现。这个位置藏的是NAD独门绝技__PowerDrive气囊功率技术,这个技术有点像“涡轮增压”,可以在关键时刻瞬间将功率翻倍。接口方面同样比较丰富,甚至6.5MM耳放、MM唱机也能直接驳接,绝对不会闲置手里的每一个设备。从左到右依次是同轴/光纤、流媒体、TV、唱机、SUBWOUT。香蕉头接口比较工整,可以用2分2或2分4的香蕉头或Y线。楼主图省事就用了2根2分2的成品香蕉线,将JamoDII书架音箱和NADC功放连接好了,颜色对准再旋转确认即可。·三、天下无木耳,只是没对比楼主跟绝大部分人一样,认为自己的耳朵少了根神经,别人听得再好的音质楼主一听,也是两眼发呆、脑袋发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楼主想把自己感受总结一句话,那就是。。。“天下没有什么木耳,只是没有对比过而已。”楼主使用的是MacBookPro16寸顶配,当时入手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其出色的音箱系统。不得不说MBP16的音箱可能是地表最强的笔记本音箱了,说它能秒杀千元级别的音箱应该也不算夸张。但当楼主真正入坑初烧后,才发现过去的认识太狭隘了,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楼主首先试听了交响乐的名章《卡门组曲》,这类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各种丰富的乐器下很考验音箱的下潜力和音域广度。用NADC解码功放去推JamoDII时,低音可以拉得很深,高音同样清脆悦耳,而且保真度很高。不过硬说遗憾的话,就是尾音延伸的不够淡,多少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随后楼主听了SHAED的《Trampoline》,这首歌也是AppleAirPods的广告曲。这首歌有点电子、又有点迷幻,女声的变化也比较多。这套初烧虽然属于新手的入门套装,但音质也是可圈可点的,得益于两者的高阻抗和功率匹配量,可以将不同频段的声音较好的分离开,还原得很干脆,整首歌空灵的仙气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可能楼主的耳朵也开始变得挑剔了,觉得高频和低音的之间转换过渡稍微有点发粘。最后呢,楼主当然不忘听一听摇滚了,LinkinPark的《SomewhereIBelong》属于比较纯正的美式摇滚,重金属中混杂着的留白是整首歌的灵魂所在。终于来到了Jamo的主场,它对这类型的音乐拿捏的死死的,低音深沉又有力,金属的尖锐挤得很紧却又不是失真。把那种空虚的清唱和炸裂的嘶吼结合的很好,那种想终结一切空虚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初烧入坑的建议楼主作为刚刚入坑的初烧菜鸟,对HIFI的很多知识也在不断学习中。在正式入坑前,其实楼主一直被种草,但觉得再好的发烧级家庭影院,在楼主的木耳下也不过是暴殄天物。但当楼主终于冲动入坑后,让楼主对HFI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套NADC功放和JamoDII书架音箱,虽说离高玩老烧的级别还差的远,不过带来的感受确实比较震撼。楼主的耳朵在这段时间的磨练下,也变得越来越刁了,比如这套入门级初烧在高低频快速转换时,过渡稍显不够细腻,尾音收尾时也稍微有一点点紧,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知大家有多久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听一首歌、看一场电影了。当暂时忘记生活中的那些忙碌和烦恼,放空自己去听一首歌时,仿佛那些原始的感动又回来了,可能这就是音乐带来的魔力吧~“天下没有木耳,只是缺少对比的耳朵。”这次的初烧入坑真的给楼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果未来升级HiFi系统或有更多的经验心得,也是十分乐意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的。最后,希望这篇尽量客观的文章,提到的优点也好,缺点也罢,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大家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不过呢,这套家庭影院缺点也是有的,就是价格有点贵,如果再便宜点就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3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