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量装置 >> 测量装置资源 >>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同济科技园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日期: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施工安排
五、施工方法
六、质量要求
七、其他要求
一、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甲方提供的《规划许可证》、高程控制点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项目,由厂房、办公楼和地下车库九部分组成,位于以东。用地面积3.18公顷,总建筑面积.24㎡,地上建筑面积.48㎡,地下建筑面积.76㎡。其中,2#办公楼建筑高度74.4m,1#厂房建筑高度15.7m,4#厂房建筑高度20.2m,3厂房建筑高度14.5m。
本项目中地下车库工程为地下一层,层高5.5m,框架结构。
厂房工程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1#厂房1层(层高4.8m),2、3层(层高4.5m);4#厂房1层(层高7.9m),2、3层(层高4.2m);3#、5#、6#、7#、8#厂房层高4.2m,框架剪力墙结构。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1.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1.3、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合格的岗位证书,并登记备案。
1.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设备准备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垂准仪等,数量、性能满足正常施工要求。
四、施工安排
1、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管理网络的组成: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部副经理组成管理机构的领导层。由施工部、技术部、安全部、经营部部、办公室等组成质量保证网络的管理层。
2.施工部位
3.施工流水组织
根据划分的两个施工段10个区域组织流水施工,南北段同时施工,检验批根据水平层设置。
4.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配置计划表
5.施工进度计划
本方案实施时间计划于年月日开始,年月日完成,共计天;详细工序顺序、工期等安排根据施工前交底计划为准。
五、施工方法
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1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基坑边的主控轴线必须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1.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校核定位依据点G1、G2、G3的角度、距离及几何尺寸,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向现场引测一条闭合导线,角度测量采用测回法测角,边长采用两测回法测边,经计算导线合格后,导线成果可用,再检查主控轴线交点坐标与理论较差,若满足规范要求,则根据导线定出主控轴线位置。将1、16、B、L轴作为主控轴线(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硬化地面及原有围墙弹上墨线并用红油漆三角做好标识)示意图见下图。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2)主控轴线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将依据该工程总平面图及基础平面图上有关柱、梁、梁柱节点的位置关系建立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根据现场施工需要适时进行轴线控制加密,作为基础土方开挖、结构、二次结构施工依据。
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依据业主提供的绝对高程±0.=35.6利用GPS进行测量。根据该工程总平面图及现场实际情况在现场围墙上测设4个高程控制点GC1~GC4,组成的高程控制网(用红油漆做好三角标识并标明高程),作为该工程标高引测依据。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
3、轴线及各控制线放样原则
地面控制点布设后各转角点采用DJ2经纬仪及50m钢尺进行校核,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施测。
3.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采用基坑外围控制点利用经纬仪向基础平台进行投测轴线,再利用钢尺进行细部放线。要求每次放线均应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3.2、基础施工标高测量直接由业主提供的高程点进行引测,必须两点以上进行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允许范围内。
3.3、主体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
3.4、主体标高传递采用钢尺直接测量。每层至少设两个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每层均采用一层统一高程点进行引测传递,不得逐层丈量,且层层校核。
由于标准层柱墙梁板整体浇筑,在固定的钢筋上抄测0.m控制线,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但必须校核无误。
3.5、各层在楼面混凝土施工完毕后进行细部放线,包括柱墙边线、控制线,砌体中心线及门窗洞口,必须校核无误以方便下一道工序施工及检查混凝土施工质量。
3.6、室内地面施工时,标高控制引测建筑50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7、外墙四大角以轴线为准,保证四角垂直平整,用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控制线供外墙镶贴控制校核。
4、轴线及高程点抄测程序
4.1、基础工程
依据图纸及有关资料,测设轴线并设置控制桩→验线→土方开挖标高控制→验槽→混凝土垫层边线、标高抄测,混凝土施工标高控制→监理报验→基础边线→监理报验→承台施工标高抄测→承台放线→监理报验→地下部分柱墙施工→建筑50线抄测→标高报验
4.2、主体结构
钢筋绑扎→抄测结构50线(固定的钢筋上)→模板及混凝土工程→下一层施工
4.3、砌体及装饰装修工程
依据原有结构位置线→砌体→抄测建筑50线→其它项目施工→下一层施工。
5、测量控制方案
5.1.基坑土方、桩基测量控制
5.1.1基坑开挖测量控制
1)场地平整后,根据主控轴线控制网测放出基坑开挖边线。
2)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测放出基坑内土方不同标高平台上、下口边线,并进行复核。
3)基坑开挖的同时,及时把轴线投测到基坑内,对坑边进行检查,防止因误差而造成的基坑变形。并定时对基坑边坡进行变形观测,作好观测记录。
5.1.2工程桩的测量控制
1)待开挖至工程桩施工作业面时,将主控轴线投测至施工作业面并进行校核,同时作角度、距离的几何尺寸校核,根据主控轴线测放出桩位中心线。
2)根据所投测已校正好的轴线,依次测放出工程桩的准确位置,提供给施工方进行工程桩的施工。
3)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桩位进行轴线、标高的检查,以确保桩位准确。如有丢失或不明确的,及时恢复。
5.2、地下结构测量控制
5.2.1轴线控制点的测量控制
1)地下结构施工采用外控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2)待垫层、底板砼浇筑完成后,根据基坑边上的主控轴线,将DJ-2经纬仪架设在主控轴线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作业层面上,作角度、距离的几何尺寸校核。
3)经校核无误后,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作为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的依据。
5.2.2高程施工测量控制
1)土方施工时,用“悬挂钢尺法”把标高控制点精确传递至槽底,在槽底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作好标识,组成闭合的地下高程控制网,作为地下部分土建结构施工标高抄测依据,允许偏差为±2mm,土方施工时随时实测土方作业面高程,确保完成之前预留人工清槽量。
2)地下层竖向结构砼施工完毕后,将结构+0.m引测至电梯井混凝土面,闭合取中后弹上墨线并用红漆标识,注明标高值,以上各层施工时沿此部位逐层向上传递。
3)当传递至地面时,闭合现场高程控制网,比对楼体沉降对标高的影响,若较差值表明标高传递未受其影响,则作平差调整,组成地上部分准确的高程控制网;反之,闭合传递上来的标高点位,以形成水准控网向上传递而减少误差。
基坑投测示意图如下:
5.3、地上结构测量控制
结构施工到地面以后,原有轴线控制点被遮挡,无法通视,为方便施工,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进行地上部位的施工。
5.3.1内控点的建立
1)平面内控点的布设,在主楼四个大角,布设4个点作为的测量控制点。在轴线借1m线交点位置预埋×的钢板,以原轴线控制网为准,仔细放出首层主控轴线的借1m线,经检查验收后,埋设×的钢板作为竖向主控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2)在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毕后,将基坑边原有主控轴线投测到地下室顶板上,经角度、距离校核后在砼面上弹上墨线。然后用经纬仪一测回测角、两测回测边复核各主控轴线内控点借1m线的角度、距离是否符合轴线控制网精度指标要求,满足要求后用钢钉刻出内控点标记并加以保护。
3)将建筑物外部控制点转移至内部时,内控点的投点允许误差为1.5mm,内控点布设须与施工流水段划分相一致。在内控点上层相对的位置逐层预留×的洞口,要求必须逐层通视,用做以后楼层放线投射激光。
5.3.2轴线的测量控制
1)轴线的竖向投测
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竖向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铅直仪,该仪器精度高,投点精度1/200。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
2)施工层测量放线
待首层控制网点投测到楼层平面以后,应先校核投测的轴线,闭合后再测放细部轴线,并以其为准,放出墙、柱、梁、门窗洞口的位置线及控制线。每一区域所有轴线,细部线测放完毕后,需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
5.3.3高程的测量控制
1)高程传递:依据现场围墙上测设的高程控制点GC1~GC4组成的高程控制网,测定楼体沉降对标高影响值,为确保整体标高施测精度,结合地下部分传递上来标高点位,平差取中,在首层柱角、电梯井墙面测设+1.m结构水平控制点,作为地上部分标高控制基准,点位误差不大于±2mm;以上各层施工时首先采用DS-3水准仪将标高基准线引测到便于向上传递处,然后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竖直量测,测设高程控制点。钢尺量测时须加温差、拉力、尺长改正。沿立面向上垂直丈量传递至施工层,并在施工层至少作三个基准点位,水准仪闭合取中后对施工层进行精确抄平。
2)作业层抄平:首先校测传递至作业层的标高点位,平差取中后进行精确抄平,抄测完成后应闭合初始后视点,允许误差为±3mm。
5.4、装饰与设备安装测量
5.4.1轴线投测
将结构施工期间投测的轴线引测到便于保存的地方,用红油漆标出轴线号并作好标记,作为装修阶段轴线引测基准。
根据轴线在各房间或部位的地面、顶棚及四面墙上,放出十字形。
5.4.2标高控制
在结构施工期间,竖向结构拆模后将结构+1.m线抄测到便于保存的地方,用红油漆标出,作为装修阶段标高引测基准。
根据结构+1.m线在各房间四面墙上测放出装修用标高控制线作为装修标高控制依据。
5.5、屋面施工测量
根据图纸要求的排水坡度,在女儿墙上弹出找坡层的控制线;
根据防水卷材卷上立面的高度,在女儿墙上弹出卷材上口位置控制线,以保证卷材上口平齐。
5.6、沉降观测
(1)施工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在工程主要邻近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基点并精确测出其原始标高,以后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复测。
(2)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对塔基四角进行沉降观测,检查塔机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安全,工作正常。
(3)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沉降观测。
六、质量要求
1、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各项限差要求如下:
2、质量控制措施
2.1、仪器必须符合限差要求,并定期检测;
2.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时应考虑垂曲和倾斜修改;
2.3、标高抄测时必须抄测两遍,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2.4、垂直度测量必须保证线坠的稳定;
2.5、细部测量必须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方向控制尽量采用距离长的点;
2.6、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七、其他要求
1、仪器保养及使用制度
1)、仪器采取专人负责制度,由专人进行管理保养。
2)、仪器应经常自检,并每年交公司统一校检。
3)、仪器运输时必须手提或抱,严禁震动。
4)、仪器使用过程中,测量司镜人员不得离开仪器,防止被碰撞。
2、测量管理制度
1)、测量人员必须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等规范标准。
2)、施工测量前,必须熟悉图纸,对图纸中的各种尺寸进行验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测量方案。
3)、所有测量人员必须对控制点进行熟悉并经常巡视,发现损坏及时报告整改。
4)、测量人员应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情况,保证测量工作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5)、掌握设计变更,及时将变更意图反映到测量工作中。
6)、爱护测量仪器,进行保养并定期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