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量装置 >> 测量装置介绍 >> APS三月会议物理所所友招待会诚邀您
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友招待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将于年3月5日(周二)晚在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上举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友招待会,诚邀物理所友人参加。
1
招待会时间
年3月5日周二晚6:00PM–9:00PM。
2
招待会地点
HarborBallroomI/II,TheWestinBostonWaterfront,SummerStreet,Boston,MA,US.
现场提供晚餐。
一、物理研究所简介
物理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战略定位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物质科学研究基地”。
物理所内著名的“院士专家墙”
截至年末,物理所共有在职职工人。其中科研人员人,技术支撑人员人,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发现Weyl费米子”、“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获国际、国内奖共项,其中包括:
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6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3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家发明奖9项。
二、研究领域
材料科学、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实验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表面科学、能源材料、磁学、纳米科学、生物物理、超冷原子、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大科学装置相关(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北京同步辐射光源、中国散裂中子源等)、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
三、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年,中央政府将北京市的功能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而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是这四个中心之一——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预计到年建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自年9月起,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担的一个装置两个平台项目已经从全面规划阶段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项目位于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怀柔科学城的核心区域,也是物理所在怀柔的建设重点。
1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研究领域
超高压极低温物性测量(六面砧)超高压极低温物性测量(金刚石压砧)低温强磁场量子振荡测量综合极端条件光谱测量(红外光谱与太赫兹)综合极端条件光谱测量(拉曼)核磁共振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测量低温原位扫描隧道-角分辨光电子谱测量高压原位多物理量协同测量亚毫开极低温实验极低温固态量子计算研究(极弱场)极低温固态量子计算研究(强磁场)低温强磁场低维电子波谱学实验飞秒激光超快实验阿秒激光超快实验超快X射线动力学实验超快电子衍射与电镜微纳加工平台常规样品预选平台机械精加工与电子部低温液氦系统
2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研究领域
化学储能测试分析化学储能器件研制化学储能失效分析化学储能安全分析新型化学储能器件研发太阳能电池测试分析子平台固态照明测试分析子平台清洁能源用同步辐射技术研究平台清洁能源平台
3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研究领域
高通量材料计算系统材料基因数据库系统激光溅射镀膜集群分子束外延镀膜集群一站式化学气相沉积集群快速表征测量集群合金筛选集群合金高性能优化集群合金原型器件制备集群功能块体材料高通量合成与表征集群固相合成单晶块材集群高温、高压合成单晶块材集群单晶表征和加工集群高通量技术支撑与研发
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的东莞市,毗邻中国散裂中子源,于年4月完成注册。未来将布局前沿科学研究板块、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并设置支撑服务部、成果转移转化部、科研发展部三个管理部,将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研究模式。
材料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东莞市政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共建单位,总体规划亩,首期计划投资经费超过50亿元,实验室总经费预算约亿,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未来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松山湖园区风景图
基础研究部效果图
研发办公楼效果图
前沿科学研究板块
针对我国在信息、能源、国防军事、生命健康、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在高端材料需求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开展长期性持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材料科学前沿基础研究,实现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原始性重大突破、攻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破解关键领域重大科技难题,牵头发起或承担国家在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任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创新源头作用,并积极推动实现材料科学重大原创性突破和重大成果转移转化。
公共技术平台
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材料制备、加工、结构与物性测量等公共服务平台,不仅为实验室前沿与应用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同时聚集和培养一批高水准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关键技术的开发,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周边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和人才输出。
创新样板工厂
致力于推动实验室的产业技术研究与产业转化,通过将实验室科技成果在样板工厂内进行小、中试孵化,并适机与社会资本结合,持续培育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新材料高科技企业,为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转化提供强力引擎,同时通过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