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坐标及高程),施工图纸和有
关规范。
2.在施工场地南面的山丘上埋设一根控制桩,桩顶周围砌筑20cm高的保
护台。
3.建立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总平面图及实际情况,取每栋楼的1,B
为主控制轴线,建立平面控制网。
4.轴线测设
测量由主轴线交点开始,测量各轴线,最后将经纬仪移到对角点进行校核,
闭合无误后,总体尺寸及开间尺寸复核准确,方可把轴线延伸到建筑物外的轴
线上。
在施工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经纬仪分别架设在各主控制轴线控制
点上,照准各相对应的轴线后视点,将轴线投测到楼板边缘或柱顶上。同时倒
镜再标出一点,前后正,倒镜两点位置一致,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取其中
点。当纵横主轴线均投测至施工层上面后,再将经纬仪架设在楼面上,用正倒
镜法,将投测在楼板或柱顶上的各轴线的对应点连成一线,并在楼板面上弹上
墨线,以此作为基线,其余轴线以此作为准绳,根据设计图上标注的尺寸,用
钢尺丈量出来。
在投测轴线的过程中,各主控制线和校核线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围时,即
说明投测的轴线是正确的,若超过允许范围时,必须查明原因,进行重测,以
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达到规范的要求。
5.高程控制和标高传递
布置垂直高度控制网,采用内控和外控相结合的方法,在楼内分别设三个
水准点,用水准仪进行两个测回测定水准点高程,使用时须检查各水准点间的
高差,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传递高程时注意每层标高应相对基点,并用吊锤,
钢尺配合水准仪使用。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定出现场的标高控制点和施工
现场的标高控制桩,并利用标高控制点进行标高控制进行地下部分施工过程中
的标高测量和控制。
利用标高控制点,用水准仪精确测定出标高引测点在建筑物标边柱或外墙
上,选几点较方便向上丈量的点作为±0.以上层的起始标高引测点,标高引
测点的相对标高统一采用.0.m。±0.以上各层的标高引测采用30m钢尺向上引测,引测时,用钢尺沿铅
直方向从标高引测点向上量至施工层,定出两点正(+)米数的标高点,然后
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上,仪引测上来的两点标高点,一点作后视,一点作校
核,进行抄平。施测出其余各点以作为施工的依据。为方便记忆和施工,每层
标高均测定出本层结构楼面标高的.0.m,以后各施工层均用此方法进行引
测。
6.沉降观测
本工程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DS3,精度可达0.3mm。
沉降观测点的制作采用10mm厚的钢板制成三角形状的钢板,焊接在设计
要求的柱子上,钢板上边用不锈钢焊条熔焊一个10mm的半圆形,作为观测点,
另外作上保护装置,以免破坏。在第一层结构施工完后即将沉降观测点安装就
位,高度统一在+0.m处。沉降观测点做好后,做第一次观测,做出第一次
底段高程记录,往后结构每施工完一层做一次观测,结构封顶后每月做一次观
测,并做好记录,绘制曲线图,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设计院和监理单位。
7.垂直观测
包括房间垂直度偏差观测及总高度垂直度偏差观测。此项工作结合轴线测
量投点一并进行,以便观测检查,一旦发现轴线偏差大于3mm,并与视准线相
交叉,则应考虑是偏差所致。观测时以准确的底层轴线位基准线,观测其最大
偏差值,并做好记录以便分析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监理单位,并采取相
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