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量装置 >> 测量装置市场 >> 中考化学考前抢分必记教材实验1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如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①连接装置,并。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并,打开弹簧夹。
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液面上升大约1/5。
①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②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外面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③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太慢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瓶内空气受热溢出,测量结果会偏大。
⑤没有夹紧弹簧夹,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溢出,测量结果会偏大。
思考:能不能用铁、铝替换红磷?能不能用碳、硫替换红磷?
2.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分子是。
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能回答C中变色。
延伸:分子运动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要注意什么?
3.过滤
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①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防止滤纸被损坏)、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四处迸溅)。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②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