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是碟中谍系列电影的一贯套路。
碟中谍4中有个情节,反派控制了俄罗斯的核导弹发射装置,强行向美国发出了导弹,主角阿汤哥在最后一秒按下按钮在空中关闭了核弹引爆程序。
今天我们不聊电影,而是聊聊“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是如何被完成,并成为一门生意的。
试想刚才那个情节,核弹上天后,政府直接影响卫星导航系统,让核弹坠入太平洋,那多省事?
醒醒,你个杠精,导弹发射后,是不能通过影响导航系统来改变导弹轨迹的。
作为一种大杀器,导弹所用的导航系统不能受外界影响,导弹使用的是不同于卫星导航的惯性导航。
与我们熟知的卫星导航原理很不一样,惯性导航更像是一台暴力计算机,这个系统由四组或更多的传感器加上中央处理器组成:
陀螺仪传感器测量各个方向的角速度旋转,告诉处理器转向的幅度。
加速度计传感器测量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通过两次积分运算求解出位移。
磁力计测量磁场的强度与方向,通过地磁向量的误差表征量得到当前飞行的方向
气压计则测量外界气压值,给出当前所在的高度。
多个传感器把采集的角度、位移、方向、高度汇总给中央处理器,不依赖外界信号运算出自己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朝向,再调整姿态得以精确地飞向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
这就是精准打击,高科技。
不需要依赖任何外界信号输入,既是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保底手段,也是一国军工水平的重要体现,惯性导航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导弹类武器装备的威慑力。
技术太敏感,我国从事惯性导航技术研发及生产的都是国字头,有航天科工33所,航天科技九院等军工研究所。
上市公司层面,航天九院旗下的航天电子规模最大,是惯性导航的龙头。
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电子掌管了惯性导航国家队航天所。
今天的主角是是一名涉足惯性导航领域的新星,同属中航集团旗下中航电测()。
1
群雄逐鹿的资本市场,经常出现一些上市公司集群。
但根正苗红的“中航系”确是实打实的产业集群,旗下有余家成员单位,上市公司就有近30家。
其中不仅有国产大飞机产业链的中航动控、中航飞机,也有从事汽车零部件的成飞集成,甚至有光电元器件、液晶领域的中航电子和深天马。
横跨多个实业领域,阵容豪华,实力非凡。
中航电测,是中航集团里生产航空、汽车传感器的专业户,掌握核心技术,是世界上最大的车用传感器供货商之一。
中航电测的传统强势业务是电阻式应变计,一直占据公司营收的半数以上。
电阻应变计,简单来说,就是个秤。
高速公路收费站前都有一个地磅,车辆的重量会直接显示在收费屏幕上。
家用的体重秤大多也都是直接显示数字的电子秤,这些称量衡器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就是将物体重量造成的形变,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将形变转化为电信号,关键就是应变计。
应变计上有两个关键部件:敏感栅极、电阻。
安装在受力位置的应变计,其基片上的敏感栅极易产生形变。形变后,电阻系数相应变动,即可由此推出应变计所受压力的大小,继而实现对物体的称重。
简单吧,市面上电子磅秤都是这样的原理。
如果中航电测的应变计(片)只能用来造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地磅,门槛并不高,更称不上掌握了核心技术。
中航电测在应变计领域坐上头把交椅,那是把“电子秤(指应变计)”玩出了新花样。
2
作为一家硬核技术公司,总得有几样拿得出手的专利。
比如下面这个:
就是通过把应变计和角度传感器结合,将称重用的应变计沿车体结构设置在多个承重部位,再由尾部安装的角度传感器获取应力的方向,综合两者数据传输给处理器模块,实时计算出车辆载荷的重量。
也就是说,只需经过简单改装,就可摆脱称重必须过地磅的场合限制,有效提高车辆的称重效率。
这类传感器的灵活应用,看似只是简单的组合,但其实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
目前大多数国产应变计价格只是进口应变计的1/10,如此LOW的价格,反映了质量上的云泥之别。
应变计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如果只是像拼积木一般进行电路组合,那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温度的变化,这不仅会影响敏感栅的电阻值,还会影响被测物体的弹性模量,如果不对这些误差做任何处理,称量结果必将随风飘逸,谬之千里。
我们把温度改变而造成的敏感栅电阻值改变这一数量称为热输出,可以理解为传感器在温度变化情况下产生的误差。
普通应变计热输出曲线如下,一般热输出在千位数量级。
普通应变计热输出曲线中航电测的对策是:通过调整敏感栅材料的合金配比、改变冷扎成型压缩率以及适当的热处理,改变了敏感栅材料的晶体结构,使其对温度变得不那么敏感,大幅降低了热输出。
将热输出从千数量级降低到了百数量级,有效减少了应变计的温度漂移,提高了测量精度。
温度自补偿应变计的典型热输出曲线不过,与此同时,材料的弹性模量(受力时变形的程度)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简而言之,就是温度越高,被测材料在相同受力的条件下变形程度会更高,应变计监测到的形变也会偏大,也会带来测量误差。
典型的按下葫芦浮起瓢。
要解决这个连环问题,中航电测的方案是让敏感栅的灵敏度也随着温度升高而同步适当降低,使最终输出不发生改变。
目前中航电测已研制出了综合自补偿应变计,使输出结果的温度漂移进入0.%FS/℃的门槛。
作为对比,国际品牌中美国Omega的应变计输出精度也在0.%FS/℃。
~应变电测设备销量和营收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产品,销量也没有让人失望。
应变电测及其配套控制设备年共卖出了万余只,比年的万只增加了52%。
营收达5.6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45%,应变电测业务依然是中航电测的基本盘。
销量和营收的持续增长,固然有随市场成长的原因。
但不能忽视,中航电测在这一业务上的技术优势。
其生产的各类应变电测设备不仅测量精度高,而且可以在高温、低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工作。
使其成为国内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向欧美市场供应中高端应变电测产品的厂商之一,攻占了部分以往被外资厂商垄断的高端市场。
年中国市场称重仪器市场份额年中国市场应变式传感器市场份额3
码农圈子中有句戏言:“一个优秀的程序80%的代码是用来防止bug。”
中航电测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把原理简单的电阻应变计的误差减小到极致,是它在该领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各类传感器上的积累的深厚功底,也让中航电测有实力吃下传感器应用业务这块肥肉。
年,中航电测收购了石家庄华燕70%的股权,并于近期完成全资控股。
华燕主营业务为汽车安全监测系统、驾照考试监测系统,这项业务作为公司向下游传感器集成应用延伸的尝试,表现基本符合预期,每年为公司贡献30%左右的营收。
但这项业务目前面临着增速大幅下滑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驾考培训市场趋于饱和。
中航电测虽也有转型进军电动车智能监测系统的打算,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智能交通业务还没有爆发式成长的迹象。
到这为止,中航电测还只是一个优秀的应变式传感器厂商。
这和高大上的军用惯性导航有什么关系?
别急,我们继续。
作为中航集团一员,中航电测一直在军品领域有所建树,主要生产驾驶舱的配电系统和重心测量系统。
配电系统和重心测量系统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