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装置

华科团队造出全球最快的光场摄像机,每秒2

发布时间:2023/11/30 14:22:51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李政言和团队,通过获取光场相位信息,实现了万亿帧/秒的拍照帧率,借此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光场摄像机之一。

李政言(来源“李政言”)

在评审相关论文时,一位激光脉冲时空测量领域的专家表示,该课题组制作的超快光场摄像机是领域内多年来极度渴望的仪器和技术。

在应用前景上,李政言表示:“我们期待超快光场摄像机在两方面取得应用,一方面是服务大型激光装置,另一方面是服务工业应用。”

就大型激光装置来说,面向高能量密度物理、强场物理等前沿科学和能源、以及国防安全等战略应用的需求,中国、欧洲、和美国都已建设了一批超大能量脉冲激光装置。

然而,这类装置重复频率极低。并且,巨大的光束口径导致激光脉冲光场存在复杂的时空耦合。因此,需要先进的光场时空诊断设备,引导激光装置进行优化,并为物理实验的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提供初始输入激光信息。

就工业应用来说,激光精密加工有两个趋势,一是超快化甚至飞秒化,即使用飞秒激光作为光源,借此实现冷加工并提高精度;二是智能化,即以在线方式观测材料的特性,并对激光参数做出调整。

所以,通过安装超快光场摄像机模块,有望让激光精密加工设备长出一只“眼睛”,也即通过实时采集探针光信号、以及观测材料超快时间尺度相应,来对加工工艺做出动态优化。

(来源:Light:ScienceApplications)

以较低成本实现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尽管成果很新,但是背景很“旧”,这要从年前说起。年,美国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Muybridge)使用安置在赛道上的12台照相机,来拍摄奔跑的赛马。

借此证明马在奔跑时会四个蹄子同时离地,解决了几个世纪以来画家和艺术家的困惑,并给电影发明带来了灵感。

时隔一百多年,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部分授予杰哈·莫罗(GérardMourou)和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Strickland)这两位科学家,以对他们发明的高功率超快激光的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PulseAmplification,CPA)做出表彰。

在激光精密加工、近视的激光视力矫正、惯性约束核聚变等高功率超快激光的应用中,每一个超快激光脉冲仿佛一匹光速奔跑的“赛马”,在各类物质的“赛道”上穿行时。

对于激光脉冲和物质特性在极短时间内的演化现象,人们同样充满好奇,希望像迈布里奇那样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拍摄电影”。

(来源:Light:ScienceApplications)

基于此,李政言制作了这台超快光场摄像机。在超快光学领域中,它能为激光脉冲和激光照射的物质“拍摄电影”,并同时具有空间分辨和时间分辨的单发测量能力。

几十年来,尽管在超快光学领域出现了大量时间分辨测量技术,但多数方法主要测量不同时刻下某个物理量的演化,普遍缺少空间分辨能力;要么得让激光脉冲的“赛马”多次跑过物质“赛道”进行重复测量。

而超快光场摄像机只需激光脉冲一次性地作用于物质,它记录的是光速飞行的激光脉冲通过某个特定位置时,位于这一位置光场的二维空间分布。这样,人们就能一次性得到激光脉冲三维时空分布的“电影”。

而实现单发光场摄像的难点在于,如何使用常规照相机的等二维阵列式探测器,来一次性地记录三维数据。

研究中,该团队借鉴了压缩感知概念,在前人光学压缩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将待测光场的三维信息“压缩”到二维探测器上并进行一次性采集,从而实现了摄像机的功能。

此外,不同于一般摄像机或探测器记录的是光强度信息,超快光场摄像机的记录包括振幅和相位信息在内的“光场”信息。

对于表征超快激光脉冲来说,获取光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决定着激光脉冲中各个颜色成分的时间先后关系,还决定着影响聚焦和成像质量的空间波前分布。

另外,在对激光照射物质的探测过程中,获取探针光束的完整振幅和相位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完整了解物质不同位置的光学性质,同时获取折射率、吸收率等重要参数的空间分布。

该成果的另一亮点在于,超快光场摄像机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极高的时间分辨率或“电影”帧率。

日常生活中,我们观看的电影帧率一般为24帧/秒,最高可以达到帧/秒,仅能满足人眼视觉暂留效应的要求。

而李政言团队的超快光场摄像机,记录的是光速飞行的超快激光脉冲的“赛马”过程,即在各类物质“赛道”上奔跑的过程,需要观测飞秒(10-15秒)时间尺度内发生的事件,所需的帧率在万亿帧/秒量级。

近日,相关论文以《单次压缩光场形貌》(Single-shot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8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