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测量装置 >> 测量装置前景 >> 第6815期沈阳精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2
年9月12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沈阳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沈阳精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完成的“雷达辐射单元壳体智能制造群”、“高铁门角智能柔性加工生产线”2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东北大学教授、执行院长于天彪,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王世杰,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赵凯军,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部长彭慧,沈阳理工大学教授、院长魏永合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雷达辐射单元壳体智能制造群”项目成果开发出国内首套面向机载雷达辐射单元铝合金件高效加工的柔性智能制造系统,其主要创新点如下:集成智能搬运、RFID、零点定位、刀具调度等技术和多目标优化算法,构造出柔性生产线及其管理系统,实现了雷达辐射单元壳体的柔性化智能制造;开发出加工参数智能优化算法,提出机床空间误差和热误差在线测量与动态补偿方法,提高了切削效率和制造精度;开发出双通道上下料站,设置工位位置检测、物料手爪交互工位检测等装置,实现了上下料并行操作;设计出一种配有横向移动、升降臂、转动台、伸缩平移等机构的搬运机械手,可同时抓取多个刀具,提高了刀具配送效率。成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经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检测,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用户实际应用证明,相关产品运行稳定,性能可靠。该成果填补了国内雷达辐射单元壳体智能制造的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铁门角智能柔性加工生产线”项目成果开发出国内首套面向高铁门角等铝合金件智能柔性加工生产线,其主要创新点如下:集成智能搬运、RFID、零点定位、刀具调度等技术,基于立卧铣车复合加工,开发了柔性工艺调整方法,构造出高铁门角柔性生产线;在铣削主轴上开发出一种车刀定向机构,实现了铣车复合加工,有效提高了车削刚度;设计了U形弹簧片刀具防脱落装置,开发出一种新型加工中心刀库结构,提高了机床换刀效率和稳定性。该成果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经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检测,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经湖南华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用户实际应用证明,相关产品运行稳定,性能可靠。该成果填补了国内高铁门角柔性加工生产线的空白,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雷达辐射单元壳体智能制造群”、“高铁门角智能柔性加工生产线”2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